10月11日上午,在国网淄博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,赵延华向记者介绍一项创新成果。
10月11日上午,位于张店区崛起路上的国网淄博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,走进一位老熟人——像过去几年常做的那样,赵延华又一次回到退休前工作的地方,与年轻职工们交流输电工作经验与创新课题。
他跟电打了一辈子交道,说起多年来淄博供电的变化,67岁的赵延华感慨万千。
“淄博电网发展太快,变化太大了。”赵延华说。根据他的讲述和公开资料,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淄博电网,用一个个闪光点铺出了一条奋进、蜕变之路。
淄博有电始于1906年,是山东较早的用电地区之一。1906年德国人欧斯特在淄川炭矿所投运了淄博地区第一台25千瓦的发电机组,翻开了淄博电力的第一页。
淄博当时是重要的工矿区和战略要地,1948年4月淄博解放时,这里的33千伏电网已破坏殆尽,发电设备遭到空前破坏,电网几近瘫痪。1950年10月1日,鲁中电业局(后几经更名,包括淄博供电所、淄博供电局、淄博电业局等,现为淄博供电公司)成立,慢慢地增加淄博电网的全面恢复和建设改造。
鲁中电业局成立之前,淄博境内的变电站大多属厂矿所有,建局之后接管了所有变电站,并统一电压为33千伏。1956年年底共有山二、洪六、南定等10个变电站,变压器总容量32850千伏安。
1957年2月,淄博电力建成全省第一条110千伏神济线,与济南电网联网组成鲁中电网,成为山东电网的起源。1973年12月,建成全省第一条220千伏魏莱线,与莱芜联网后,又分别与潍坊、青岛、惠民、济南、枣庄、邹县联网。同年12月,建成全省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——位庄变电站。
到1976年底,全市110千伏线公里。其中全省供热量最大的热电厂、容量最大的变电站都在淄博,全省第一个大容量发电厂、第一个大容量220千伏变电站也在淄博。
1984年5月12日,淄博电网第二个220千伏变电站——龙泉变电站投运。1986年12月25日,110千伏魏(庄)李(家)线千伏变电站通过无人值守改造工程验收,这是淄博电业局第一个无人值守变电站。同年12月,淄博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——淄博变电站投入运行。1998年,第一轮农网改造开始,1999年淄博电业局完成了第一轮农村电网改造。1999年3月14日,淄博电网第一座室内变电站——220千伏千峪变电站投入运行。
1999年底,淄博电网已发展成为以500千伏、220千伏为主网架,110千伏环网结构、开环运行。局属35千伏、110千伏、220千伏、500千伏变电站达到42座,为淄博经济发展和民生水平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保证。
2004年4月7日,龙泉变电站成功接入IES500调度自动化系统,实现淄博电网的全天候监视。2009年9月,公司创新工艺首次采用管型铁塔施工建设电网。2011年4月27日,山东首座智能化改造变电站——110千伏李家变智能化改造成功运行。2015年3月4日,淄博市下发《关于成立淄博市特高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》,全力推进淄博境内特高压工程建设。2018年9月,公司建成智能运检平台,实现220千伏变电站远程监控全覆盖。2019年8月29日,公司建成投运变电智能运维中心……
透过节点看发展。过往踏出的每一个足迹,都代表着淄博电网在走向坚强的道路上更进一步,更是“人民电业为人民”宗旨的生动诠释。
1957年,在父母从济南来山铝工作4年后,赵延华出生了。在他小时候,用电很不稳定,经常停电,电压也低,正常应发出白色光的白炽灯是发红的。“那时候有电就不错了,我邻居就说,你能学好电,这辈子就非常厉害。”这是他对电的最初印象,也埋下了将来成为电力人的种子。
1975年,高中毕业的赵延华进入当时的淄博供电局工程队当学徒,学习输电线路安装等。那时还没有工程外包,工程队一共22个人,什么活都要他们自己干。
“那个时候铺设高压线,所有的杆坑都要自己挖,设备少、车也少,吊车就一台。有时去现场,得拉着地排车把杆运过去,人拉肩扛是家常便饭。一个杆坑3米多深,2天挖一个,非常累。现在可不一样了,适应任何需求的设备、装备应有尽有,创新手段也得到普遍应用,目的只有一个,让老百姓从‘用上电’到‘用好电’。”赵延华说。
他们爬杆作业用的铁鞋,也大有来头。20世纪50年代,水泥电线杆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,到赵延华参加工作时,已逐步替代了木电线杆。水泥电线杆相对成本较低,常规使用的寿命长,但是上下杆挺麻烦,给登杆作业带来困难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电力工人最早使用一种叫“三角板”的工具,由两根粗粗的麻绳和一块木板组合而成,每套两支,用起来既费事又不安全。淄博供电检修职工张克京在工作中突发奇想,想制作更便捷的工具来爬杆子,并在他人帮助下于1960年5月做出世界上第一双蹬水泥杆的铁鞋(脚扣),被誉为“克京铁鞋”,后经过多次改进。“铁鞋”作为艰苦奋斗、勇于革新、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时代象征,也诠释了电力职工追求先进、精益求精、勤力进取的工匠精神。
从1978年入伍几年后,赵延华在1981年进入供电调度所,负责和变电站之间的通讯工作。1990年,赵延华在淄川供电所工作几年后又进入张店供电所,从事运行、配电工作。他当配电班长时,城区的变压器台数仅56台,在“超定额”等措施激励下3年时间增长到了近200台,居民用电保障慢慢地加强。2005年,赵延华进入输电运检中心工作,直至退休。
赵延华说:“我觉得这么多年来最大的变化,一个是去掉了容易腐烂、出事故的木杆子。二是线路电压等级增高、变电容量大了,比如一条11万伏线条配电线条配电线按负荷容量分可以带十几个配电室,电压越高,带的负荷越多,能更好地满足生产、生活用电需求。”
赵延华热爱钻研与创新,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,授权专利30余项。在输电运检中心“护线人”创新工作室,他向记者介绍起了几种科学技术创新成果:电缆隧道通风装置降低了隧道内的运行温度和有害化学气体含量,实现了全天候、无动力连续通风;输电线路测温宝可通过带电作业方式,借助无线监拍将线路接头温度信号传回监控室,可及时有效地发现发热点,避免温度过高断线而引发公共安全事件……类似的事例,在淄博供电公司不胜枚举,一个个创新成果让淄博电网越来越坚强,也让群众用电更有幸福感。
今天的淄博电网,最高电压等级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3千伏,迈入了特高压时代,4条特高压线路让“外电入淄”能力达到了800万千瓦。助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动力源的作用慢慢地加强,仅2024年,淄博供电公司就逐一对接573个省市重点项目,今年以来已高效完成齐赢产业园等94个项目送电。新能源建设有序推动,淄博市首座220千伏光伏发电站——铜陵华电光伏电站今年7月1日在沂源并网发电,项目年发电量约2.84亿千瓦时,近年来淄博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305万千瓦。服务民生不断加码,为让群众用上安全电、放心电,淄博供电公司稳步推进非直供小区“一户一表”改造,电费透明化、缴费智慧化的同时,电管家提供24小时服务,村民再也不必为停电担心……
对于电网的明天,赵延华充满期待。他说:“随着创新、手段的增多,淄博电网一定会慢慢的好!”